先说一下乙醇在体内的代谢:乙醇通过乙醇脱氢酶转换成乙醛(生活中日防夜防的甲醛就是他的同系哥们),再通过乙醛脱氢酶转换成乙酸(醋里面就是这玩意)。 喝酒上脸的人是因为体内富含乙醇脱氢酶缺缺乏乙醛脱氢酶,喝进肚子的酒,完了,全变成乙醛了,乙醛导致皮肤发红,这其实是中毒的标志。

喝完酒第二天头晕恶醉多半也有这玩意儿的功劳。更恐怖的是,乙醛是致癌物质,所以喝酒上脸的人千万别喝了。 那么喝酒不上脸的人是不是很好呢。
不一定,有的也很悲催,两种酶都木有,体内蓄积了大量的酒精,等着肝脏慢慢代谢。而且由于不上脸,往往被人大灌,导致酒精中毒,最后扑街了。 但是还有一类人就是天赋异禀,两种酶都有,典型的酒桶,遇到这样的人,别和他比酒量,你喝酒他喝醋水能比吗,否则死翘翘 。

所以说喝酒不上脸是有区别的。 有一点很有趣,中国的酒文化实质上是来自于一个基因突变,为乙醇脱氢酶—1B的第七型变种,被称为杜康基因。这种基因有助于提高乙醇分解速度达13倍,并分解结构类似 的毒素 ,70%的汉人都拥有,而俄罗斯人和蒙古人就没有。

这种基因突变起源于2800年前,中国农业突飞猛进,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却无法合理存储,使其发酵产生了酒精和一些毒素,自然选择将这种基因突变保留了下来。
而后人们学会了酿酒,但是真菌发酵产生了更多的毒素,更加巩固了这种基因在汉人中的基因频率。因此中国人相对欧美的人而言,酒精中毒的概率更低。 但是上帝给你打开一扇门,就会为你关上一扇窗。

东亚人50%的人缺乏乙醛脱氢酶基因功能,所以,酒还是少喝为妙。 最后来说一下哪些喝酒不上脸的人可以喝酒。喝酒没有快感的人是缺乏乙醛脱氢酶的,包括所有喝酒上脸的人,这是身体的防御机制,让你远离酒精。 其实,总的来说,少喝酒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