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夜磨牙怎么治疗】小儿夜磨牙 存在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

2020-08-25 - 夜磨牙

小孩晚上睡觉有磨牙情况是肚子里有虫吗?

要怎么驱虫?

老人家说磨牙是遗传的,不怕,是真的?

夜深人静时,传来阵阵磨牙声!有些孩子晚上入睡以后,嘴巴常把牙齿磨得咯咯响。对于磨牙,家长可能首先想到孩子是不是肚子里有蛔虫。而网上则有观点称,小孩磨牙多半是遗传了大人的。究竟这一说法有无科学道理?

遗传夜磨牙怎么治疗

父母有磨牙,孩子发生磨牙几率高。

晚上睡觉磨牙,医学上称之为夜磨牙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可高达14%-25%。夜磨牙是发生在熟睡时,小孩子自己并不察觉,所以也无法控制。

晚上睡觉磨牙并不是人人都有这一行为。研究表明,夜磨牙症儿童存在睡眠结构混乱,睡眠效率差,睡眠潜伏期长,推测夜磨牙的病因可能与睡眠电生理的混乱有关。父母单方或双方有夜磨牙的儿童,其发病率明显高于父母无夜磨牙史的儿童,夜磨牙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夜磨牙的儿童易有心理行为问题。

遗传夜磨牙怎么治疗

磨牙对口腔健康危害大,应积极中医药治疗!

磨牙真的不用理会吗?"夜磨牙是口腔的一种异常功能,长期的夜磨牙可造成多部位损害如牙体磨损、牙周创伤、咀嚼肌及颞颌关节等的损害,影响深睡眠还会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因此,如果确认患有夜磨牙的儿童,应该及时到当地中医医院咨询和中医中药治疗。

遗传夜磨牙怎么治疗

目前中医对于夜磨牙症的干预分两种情况:

一是针对发病原因的治疗。

白天控制小孩参加过激、易产生过度兴奋的活动,避免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和紧张状态,影响睡眠;纠正或改善各种口腔不良习惯,包括不良睡姿,提供安静舒适睡眠环境;睡前不要进食过饱;检查是否有寄生虫和身体其他健康问题。

遗传夜磨牙怎么治疗

二是及时采用中医中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睡眠磨牙一般发生在浅睡眠阶段(第二阶段)。磨牙并不在做梦时发生,此时仅身体的活动和心率的增加。次日醒来,常感两腮疼痛、头痛,有时伴有牙周组织损伤。

睡眠磨牙在小儿及青春期的青少年发病率较高,根据医学统计,可达15%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功能的逐渐完善,其发作率会逐年下降,长大后自愈。

但是,若是小儿患有蛔虫病时,蛔虫所产生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被人体吸收后,会出现一些神经的症状,磨牙就是其中的症状之一。因此,若发现小儿患有蛔虫病时,则应使用驱虫药物,中药使君子、苦栋根皮、槟榔等,都是杀虫的功效最好。

中医所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诸精神所统。睡眠则是人的阴阳之气运行有关。若是睡眠安好,但在睡眠中有举动异常(包括磨牙),这都是和脑的作用有关。治宜补肾填髓、健脑安神。

相关阅读
  • 【大人夜磨牙是什么原因】夜磨牙的原因

    【大人夜磨牙是什么原因】夜磨牙的原因

    2020-08-25

    磨牙第一种就是咬合因素。当正中颌的时候,或者是侧向颌的时候,存在着牙齿的早接触,是我们认为磨牙的主要的一个因素。比如小孩在替牙的时候,往往他的颌面是不平衡的,存在着一些早接触的情况。那么小朋友在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的时候,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比较多的点和窝的接触,也往往存在着这么一个意念。当他进入熟睡状态的时候。

  • 【夜磨牙是什么原因】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夜磨牙

    【夜磨牙是什么原因】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夜磨牙

    2020-08-25

    在我小时候,常常听到老一辈讲“夜里磨牙,肚里虫爬”,以前大家经常会把磨牙和蛔虫联系在一起,但如今这个年代,已经有研究显示它们关系不大。那每当夜深人静,这些“嘎吱嘎吱”、扰人清梦的声音,又或者每天早上起床总觉得两颊肌肉酸痛疲劳、牙齿酸软的罪魁祸首又是谁呢?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除了看口腔医生外,日常生活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

  • 【经常夜磨牙怎么治疗】患者夜磨牙导致全口牙重度磨损 半颗牙都磨掉了还不知情

    【经常夜磨牙怎么治疗】患者夜磨牙导致全口牙重度磨损 半颗牙都磨掉了还不知情

    2020-08-25

    李水根向患者普及护牙知识。陈理杰摄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汪燕妮通讯员潘妍)“我这一口牙都没怎么掉啊,怎么连东西都咬不动了?”刚过50岁的黄先生到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简称“附属口腔医院”)专家门诊部求诊,修复科主治医师罗淑芳博士检查后发现,他的牙齿虽然大部分都在,但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还有两处牙缺失。

  • 【夜磨牙颌垫】夜磨牙是心理因素作怪

    【夜磨牙颌垫】夜磨牙是心理因素作怪

    2020-08-25

    昨日,本报报道了李女士的女儿小静自从上了高三夜间不停地磨牙,希望能找到治疗磨牙症的良方一事,引起了市民的高度关注。昨日一早,本报民生热线响个不停,市民纷纷询问磨牙症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为此,记者昨日走访了市口腔医院主任医师张慧兰,据张主任介绍,很多磨牙的原因都源于不自觉的神经反射,去掉心理因素可能就会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