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鹅口疮与马牙子。可真的是为难了家长们,一方面毫无经验,傻傻分不清楚究竟爆=宝宝口腔里的是马牙子还是鹅口疮。另一方面,看到宝宝不舒服,自己又不知道如何治疗,实在是焦虑,恨不得自己替孩子受苦受累。其实,鹅口疮和马牙子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接下来我们就来仔细对比对比。

首先,我们先从概念上大致了解一下两者。马牙子,刚出生的新生儿或出生后1~2个月的婴儿,有的口内牙床上长出像小米或大米样大小的白色球状颗粒,数目不一,看上去很像小牙。 其实这不是牙齿,而是牙齿在发育过程中,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增厚,形成板状,并按照颌骨牙床的形式弯曲成马蹄形,这就是牙板。

牙板形成后深部细胞加速增生,在一定的位置上形成20个乳牙胚,这就是乳牙发育的开始。而鹅口疮,是孩子口腔黏膜受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需要主意孩子的口腔卫生和食具的卫生,及时治疗,口腔有病菌的感染,会引起孩子流口水。

接下来,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的临床表现。马牙子是新生儿齿龈上的白色小珠,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也不需要处理,在几天后会自行消失。而鹅口疮,轻症可见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重症则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

相信通过对马牙子和鹅口疮的详细对比,大家都更加了解了二者的不同,清楚地分辨两者。另外,"马牙子"是正常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作特殊处理。切不可随意扎马牙子,以免造成感染。而鹅口疮则不同,要及时给孩子检查明确原因,做相应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