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味甘、咸,性寒,归膀胱、小肠经。功于清利湿热,通淋止痛。主用于热淋,砂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入煎剂宜包煎。
海金沙其性下降,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凡血淋石淋沙淋极有效验。本品专入小肠,气寒无毒,为主通利小肠血分要药,小肠热闭服之使热尽从小便而出。

本品有寒降之性,肝肾虚寒、下元不固以致遗滑淋浊、茎中不痛者不可用。
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腊面茶半两。二味捣研令细。每服三钱,生姜、甘草汤调下。治热淋急痛海金沙为末,生甘草汤冲服。治尿酸结石症可用海金沙、滑石共研为末。以车前子、麦冬、木通煎水调药末,并加蜜少许,温服。治小便出血海金沙为末,以新汲水调下。一方用砂糖水调下。

在自然界中无花果并不是没有花,只是我们看不到。无花果的花开在幼果里,蜜蜂能钻进去找到它。如果真要说没有花的植物,蕨类植物才是。判断蕨类植物可以通过拳卷幼叶和孢子。海金沙成熟叶子有两种形态,一是二回羽状复叶营养叶,或叫不育叶,负责光合作用,披针形;二是孢子叶,也就是能育叶,就是那可爱的掌状小羽叶。李时珍说的皱处有沙子,就是小羽叶上的孢子。

本品呈粉末状,棕黄色或浅棕黄色。体轻,手捻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缝滑落。气微,味淡。
海金沙的产量少、需求高,因此市场价值较高,导致市面经常出现伪品或掺杂品。常见海金沙的造假方式主要是将红砖或红土粉碎成细粉后,掺入海金沙中,其外观、颜色、形态均与正品极为相似。

鉴别如下:海金沙质轻体滑。抓一把纯正海金沙,放开手指易从指缝滑落,有一种滑溜的感觉。不纯货则无滑溜感甚至有沾手的感觉。海金沙易浮于冷水上。把纯正海金沙撒于冷水上不下沉。只有当水煮沸后才慢慢下沉,但水不混浊。若是不纯的货撒于冷水上面,杂质就会沉于水底,水变混浊。
海金沙价较高,较稀缺,因而商贩往往掺入相似细黄沙之类,外观极难鉴别,若用火试仍有闪花和爆鸣声;若用水试由于海金沙在水面的张力细沙亦较难快速沉于水底。比较好的鉴别方法是分离法,即利用沙子和海金沙的直径的区别,因为沙子直径一般要大于海金沙孢子。
可取适量海金沙140目过筛,140目以下的基本上是纯品,140目以上则多为沙子。分别称取140目以上和以下的重量进行计算,即可知掺假比例。还可以用手抄细黄土会附着在手指上,海金沙都是粒性的不易附着在手上。海金沙易燃,可取海金沙撒于火上,火苗串高并有爆鸣声,燃烧后无残留。若货不纯虽能燃烧但燃烧后有残渣。
以干燥、黄棕色、质轻、光滑、浮水、无泥沙杂质、引燃时爆响者为佳。
海金沙草是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全草,其功效与海金沙同,但更长于清热解毒,别名竹园菜。海金沙根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根及根茎,常用于治疗肺炎,乙脑,急性胃肠炎,黄疸型肝炎,湿热肿满,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