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殖系统各个器官在结构功能上都是正常的,在月经来潮前后开始出现的小腹疼痛,其中以月经的第一日疼痛最为剧烈,持续2-3天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等症状,我们称为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内膜的前列腺素含量升高,导致了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反应到体表症状就是小腹疼痛。
所以,痛经的时候,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是最为常用的止痛药物。

但是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粒细胞减少及神经系统的异常,特异性体质者可出现过敏反应。而原发性痛经一般以月经的第1日疼痛最为剧烈,持续2-3天后缓解,只需在痛经时服药,不需要长期服用,且该类药物的半衰期短,可短时间内经代谢后排出体外,一般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若服药后出现明显的不适,如皮疹、水肿及哮喘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如果在月经初潮后数年出现痛经症状,而且有加剧的趋势,妇科检查有异常发现,多伴有妇科器质性疾病史,这种属于继发性痛经,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

民间传说,痛经可以捂热水袋,喝姜汤,或者不能碰冷水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因人而异的,医学上做不出很好的统计来形成理论指导更多的人,如果适合自己的规律不妨一用。
只不过呢,本来对于很多人来说一片止痛药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要给自己很多禁忌束缚,让自己忍受更多痛苦,这是得不偿失的。 另外,因为分娩之后,宫颈口会比分娩前相对松弛一些,所以,产后的子宫平滑肌不需要非常剧烈的收缩,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将经血排出。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生完孩子之后,痛经自己就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