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长“智齿”。那么有听说过“长马牙”的吗?“马牙”这个词说不准很多人都第一次听说,长智齿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非常疼,“马牙”跟智齿则不同,“马牙”是一种发生在婴儿身上而且很常见的生理现象,不需要做什么特殊处理,那么,“马牙子”是怎么引起的呢?

“马牙子”是指长在牙床上的白色球状颗粒,有小米或大米样大小,数目不一,看上去很像幼儿刚长出来的小牙,实际上,这并不是牙齿,而是在牙齿发育的过程中,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增厚,形成了板状,并弯曲成马蹄形,这就是牙板,在牙板形成以后,细胞加速增生,在相应位置长出20个乳牙胚,这就表示的乳牙发育开始了。

马牙子的引起原因很简单,“马牙子”并不是每个小孩子都会长的,主要是因为口腔内组织分化后形成的上皮细胞堆积所致,长“马牙子”一般没有不适感,有个别的婴儿会出现烦躁、咬奶头的现象,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引起的,一般不用做什么处理。该病的发病率跟新生儿黄疸差不多,发病率在 70%-80%左右,随着宝宝牙齿的生长发育,一般在一个月左右“马牙子”就会自行脱落。

家长们要注意,如果宝宝长了“马牙子”,先别着急,因为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什么疾病,一个月左右就会自行痊愈的,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民间扎“马牙子”的习俗,婴儿的自净能力和抗感染的抵抗力差,如果用针扎“马牙子”或者用布沾上淘米水擦都很容易损伤粘膜,引起感染,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败血症。但是如果马牙子长期不脱落的话,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