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婴儿在刚刚出生或者出生不久之后,牙床上会长着一些形状跟小米粒或者大米粒类似的白色的圆形颗粒,让人看上去就像小牙齿一样,这些看起来像小牙齿的东西只要被稍一拨动就会东倒西歪,这就是马牙子。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马牙子吧!

大家所说的马牙子,就是医学上所称的角化上皮珠。在人的胚胎发育到五至六周时,在相当于上下颌的部位上,各有一组细胞会向下增殖,形成一条上皮带,这就是牙板。以后每个牙板上都逐渐会出现十几个球状的牙蕾。到胎儿四至五个月时,牙蕾会逐渐发展为乳牙的雏形,此时的牙板就自动进行破碎以及分解于组织中,破碎后的牙板,一部分会被人体吸收而消失,而另一部分的角化为上皮珠,这种上皮珠会很快自动脱落,然后排出人体。

营养不良的婴儿,或者是先天不足的婴儿,上皮珠就比较不易自动脱落。
在口腔上的皮局处会增厚,然后形成牙板,这是牙胚的始基。有时牙板剩余是以角化上皮珠的形式残存的,在颌骨或者牙龈内。婴儿出生不久之后,角化上皮珠就会出现在牙龈处,从而形成数个像大头针帽大小一样的白色角化的突起,这便是我们所说的马牙子。

马牙子是新生儿齿龈上的一种白色小珠,一般对婴儿的身体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并且也不需要进行处理以及治疗的,因为通常在马牙子出现几天之后,便会自行消失。家长不能随意将婴儿的口腔是很容易被病菌感染的。因此家长需要主意孩子的口腔卫生以及食具的卫生,并及时进行治疗,口腔处有病菌的感染,还会引起孩子出现流口水的情况。

有些家长会担心马牙子会影响到婴儿吃奶,其实马牙子是不会影响到婴儿进食的,当然也不会影响婴儿牙齿的正常发育,因此马牙子本是无害的,而且马牙子是很容易经过婴儿进食以及吃奶的摩擦,从而发生自然脱落的,因此婴儿有马牙子家长应该太过紧张,也不用去做针挑、布檫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