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口丁村附近一家“黑”豆腐作坊,一名男子光着上身正在加工豆腐。
4月13日,记者沿着丁村附近一条土路找到了这家豆腐作坊,老远便看到一根烟囱正排放着浓浓的黑烟,一股浓烈的酸臭味扑鼻而来。在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里,两名光着上身、汗流浃背的男子正在干活,擦过汗的手又继续工作。房间的前面,栓着两条大黑狗,一见有陌生人,便会发生吼叫声,让人不敢靠近。一进门,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屋内摆放的几个白色塑料桶中装满了浸泡着的黄豆,水面上漂浮着很多杂物。

在距离生产豆腐房间不足5米处,摆放着几个塑料桶,上面全是生活垃圾和豆腐渣,看上去卫生条件极为恶劣,令人作呕。正在作业的两名男子面对执法人员的查处,无法提供任何证照,却一直辩称海口95%的豆制品作坊都没有工商营业执照,他们的作坊卫生条件算好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名男子不以为然地表示,他在这里已经有两年多时间,期间曾被工商部门查处过,但后面也不了了之,所以他依然在继续生产。

“我们这家生产的量不大,每天也就140多斤白豆腐,主要销往白龙北路的农贸市场。”该男子称。
随后,执法人员在距离这家作坊不到20米处的一家民房里,又发现一家豆腐作坊。记者看到,这家豆腐作坊十分隐蔽,作坊前面是一个大的院子,只有一条宽约1米左右的巷子通往作坊,走进一看,原来这间作坊其实就是一间厨房。

在这个厨房里,摆放着豆浆机、豆腐板等制作豆腐的工具。记者留意到,由于作坊和厨房合为一体,因此整个厨房显得十分拥挤,多处用于支撑屋顶的木柱子已经发黑,有的甚至已经被烧得很细了,看上去十分危险,并且卫生条件很差。
据这家作坊的老板介绍,他每天也生产近140多斤豆腐,都拉到海玻市场进行销售。经执法人员检查,该豆腐作坊没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以及食品生产许可证,属于典型的三无“黑”窝点。
工商执法人员现场责令该作坊停业整改,并立案做进一步调查。
市民如何选购放心豆腐?
豆腐城放心豆腐价格与普通豆腐持平
本报近期连续报道有关部门查处、取缔多家豆腐作坊,引起了市民关注。那么,市民该如何选购放心安全豆腐?4月15日,记者从位于海口琼山区三公里处的豆腐城了解到,海口目前已有50家小作坊进入豆腐城,每天产量近24000斤豆腐,价格与普通豆腐基本持平。
据“豆腐城”基地负责人表示,豆腐城自从正式投入使用以来,由这里生产的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将实现冷库保存、冷链配送、冷柜销售,使市民能吃上保质保鲜、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的放心豆制品。同时设立“海口市豆制品生产基地物业管理公司(办公室)”,协调供应蒸汽、电力、自来水,统一管理运行废水处理装置等。
豆腐下周印上“佳奋”二字
记者在检测房间看到,每天由这里生产的豆腐将在检测员的检测下,符合标准后才能销往市场。“所有豆腐都要经过检测,如果不符合标准,我们就让这些作坊进行整改,直至达标后才能卖入市场。”该负责人说,为了让市民能够区别“豆腐城”生产的豆腐和普通作坊生产的豆腐,豆腐城特意从广东购买了一批盛装豆腐的容器,容器底部会给每块豆腐印上“佳奋”两个字,这样就能区别了,“预计会在下周内正式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