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江苏新闻4月3日电(通讯员 钱群华 记者 唐娟)一个年仅3岁的女童,因大便出血就医,经检查,肠道中竟然长着一个状似“草莓”的息肉。4月3日,记者从常州市儿童医院获悉,肠道息肉在儿童临床中并不鲜见,但往往得不到及时诊断,家长们需要引起重视。

显微镜下的肠道息肉
“小儿消化道出血超过60%的病因是结直肠息肉引起的,其次是结肠炎。”4月2日上午,常州市儿童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徐岳娴熟地操作结肠镜,在小英(化名)的直肠距离肛门7厘米处发现一枚息肉,大小约2.5×1.5厘米,其表面发红,一碰还在出血,状似一颗“草莓”。徐岳当即为小英做了“直肠-乙状结肠镜下直肠息肉切除术”,短短6分钟时间,成功摘除这个困扰小英三个月的元凶。最终病理结果显示为良性的幼年性息肉。

据小英妈妈回忆,大约三个月前,发现孩子大便后有一点血丝,因为量少也就没太在意。妈妈说:“她一直能吃能睡,精神也很好,而且正逢疫情期间,也就没到医院就诊。”近日,疫情缓解,忐忑的夫妻俩带着孩子到医院求医。

“幼年性息肉的患儿一般会消瘦,但精神状态很好。有一部分患儿也如小英一样,能吃能睡。”徐岳指出,孩子如果长时间便血,可能会导致贫血,所以家长发现孩子便血后,最好尽快到医院就诊,不能觉得孩子精神好就掉以轻心。

徐岳表示,虽然此类病症看着严重,但是家长不用过度担心,因为小儿直肠息肉很少产生恶变。“但是长时间便血家长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做肠镜检查。”
据介绍,目前小英恢复良好,卧床休息数日后,如果没有出血等情况即可出院回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