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当时我在坐电梯,本来好好的,突然感觉心慌、喘不过气,感觉快要死了”。
“医生,看看我爱人,我们有点不开心,现在她出现了呼吸急促,大口喘气,感到气短,还有手脚发麻、手脚抽筋”。
最近在门诊碰到几个类似主诉的患者,可能有人要疑问,这明明是心脏或呼吸科的症状,为什么跑到你们神经科来就诊呢,这些患者无一例外都到相应科室完善了各种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

结合病史,我们需要考虑他们可能遭遇了一次典型的惊恐发作:心跳加速、出汗、身体发抖、气短、胸闷、胸部疼痛、恶心、眩晕感、浑身发冷或发热、感觉错乱等。令人心有余悸的是,这些痛苦的症状能在几分钟的时间内突然集中爆发,而且事先毫无征兆——有的惊恐障碍患者是在放松休息的时候,甚至是睡眠当中突然发作。

惊恐障碍是多种易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作为焦虑症的急性表现,从性格脾气来看,患者跟其他类型的焦虑症患者一样,都有神经质的倾向,这是一种基本的性格特质,简单地说,就是即使没有负面事件的影响,这个人也容易经历消极的情绪感受,或者天生消极情绪持续的时间较长。

临床上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都有这样的性格特质。惊恐发作的时候,患者通常感觉都是突然的、没有明显刺激源的、也没有明确恐惧对象的。
那么在惊恐发作时,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呢,对于惊恐发作时伴有呼吸急促,大口喘气或感到气短,手脚发麻的情况下,找一个纸袋子,撕去纸袋子底端的一角,用纸袋子开口一侧双手套在嘴巴鼻子上呼吸,如果手头没有纸袋,材质较硬的塑料袋也可以。如果手头找不到任何袋子,也可以用双手紧紧并拢,捂住口鼻呼吸也能稍稍起些作用。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人在快速呼吸时,由于肺部氧气二氧化碳的交换增加,导致人体血液中的氧气增加和二氧化碳减少,后者导致人血液暂时碱性化从而导致大脑血流减少,心跳加快,呼吸肌疲劳以及血液电解质紊乱等短暂生化效应。
这些生化过程就导致了头昏、眼花、胸闷、心慌、手脚发麻、冰凉等不适症状。而人感觉到这些不舒服症状又会激发更多的关于危险的推断想法,从而循环进入交互效应过程。纸袋呼吸法增加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或阻断由于不自主的快速呼吸导致的躯体反应。
也可以采用慢速呼吸放松法(缓慢规律的腹式呼吸)减缓或减轻惊恐痛苦程度,而且越早采用腹式呼吸效果越好。
自我心理矫正也可以使惊恐发作减轻或消退。但身处惊恐中的人是很难对当时的想法做调整的,因此通常需要在惊恐发作后或发作前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练习,养成自我纠正的习惯。
行为暴露法是在明确自己惊恐的源头后,在向医生了解自身实际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放弃任何保护性措施,主动面对惊恐反应,主动去经历那惊而无险的焦虑情绪动荡过程,直到惊恐反应结束。这样的情况反复几次之后你会发现惊恐反应的严重程度会逐次减轻甚至可以完全消失。暴露的方法最好能与前述的自我心理矫正联合进行为最佳。
当然,惊恐发作的干预方法还有许多,包括各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减压管理、运动疗法等,惊恐发作常常有着深层的心理成因和可能的生理原因。有惊恐发作的朋友需要与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密切合作,系统的进行治疗才能真正获得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