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增高见于(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一种,是人胆汁中的主要色素,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红细胞衰老后,释放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的的血红素经体内代谢为不溶于水的间接胆红素(又称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经肝脏形成可溶于水的直接胆红素(又称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肾随尿排出体外。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胆红素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黄疸的主要依据,有助于肝胆疾病和血液疾病的诊断。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长期饮酒、剧烈运动等也有可能引起胆红素增高。生理性因素引起的胆红素偏高一般都会在调节后自行恢复。
直接胆红素增高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胆管癌等。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者,常有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胆红素浓度逐渐增高,一般>170μmol/L,尿胆红素阳性,粪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肝细胞性黄疸、严重烫伤、败血症、疟疾、脾功能亢进、恶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铅中毒、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药物性黄疸、体质性黄疸、哺乳性黄疸等。
胆红素病理性增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