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感冒怎么总是不见好啊?一直打喷嚏、流鼻涕。”“医生,我只要早上起床就打喷嚏,十几年都是如此。”类似于这些患者倾诉的情况在门诊经常会碰到。其实这些症状要引起警惕,因为出现这些症状很可能是患上了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也叫变应性鼻炎,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部分伴有嗅觉减退。
感冒不光有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也常合并明显咽痛、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头痛等其他症状。感冒刚开始时流清水样鼻涕,两三天后变稠,流黄脓鼻涕。而过敏性鼻炎往往伴随打喷嚏、流大量清水样鼻涕,很少流脓鼻涕,除非合并感染。

从病程上来说,感冒一般一两周后自愈,而过敏性鼻炎只要接触致敏原就会有症状,常常持续整个花粉季节,甚至部分患者常年打喷嚏、流鼻涕。另外,感冒经常在我们抵抗力下降时出现,而过敏性鼻炎随时可能发作,临床上也会遇到身体素质较好的运动员前来就诊。

通过上面两者的临床表现不难看出,过敏性鼻炎确实和感冒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辨别,还是能够区分开来的,因此不要把过敏性鼻炎当作感冒来治疗。如果过敏性鼻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有可能进一步出现其他并发症,如鼻窦炎、中耳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甚至哮喘。目前,关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研究表明,它们属于“同一种气道、同一种疾病”。

常见的致敏原有屋尘螨、粉尘螨、花粉、动物皮屑、霉菌释放的孢子、蟑螂及食物变应原。在治疗上,我们可以通过致敏原检查,进一步明确我们肌体对哪些致敏原过敏。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变应原,减少室内的尘螨数量;维持居住空间相对湿度至60%以下,但过低(如低于30%~40%)会造成不适;清扫地毯;清洗床上用品、窗帘,螨变应原溶于水,水洗纺织品可清除其中的大部分变应原;使用有滤网的空气净化机、吸尘器等。

在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的季节进行户外活动时,最好避开致敏花粉播散的高峰期,以减少症状发作。在自然暴露于花粉的环境中,患者使用特制的口罩、眼镜、鼻腔过滤器、花粉阻隔剂及惰性纤维素粉等,可减少致敏花粉吸入鼻腔或与结膜接触,缓解鼻、眼症状。对动物皮毛过敏的患者应回避致敏原。
当然,花粉、螨虫、动物皮屑、霉菌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完全避免,它们存在于任何角落。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药物可供我们治疗选择,主要有全身给药和鼻内给药。鼻内给药因为具有高浓度、可直接作用于鼻部、避免或减少全身副作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应特别注意,患者不要自行选择鼻喷药物,市场上有许多这类药物,如果应用不当将会造成药物性鼻炎。免疫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但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这项治疗。此外,对于过敏性鼻炎也有外科治疗,临床上把外科治疗定位为过敏性鼻炎的辅助治疗方法,但一定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本报记者王平整理)
想获取更多动态资讯、前沿技术、保健科普等新闻信息,可关注河南省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微信号:HNFYSY1904);若需其他服务可拨打“96195”省医24小时综合服务热线,预约挂号、紧急救援、双向转诊等服务伴你行。
专家名片
王广科,男,1966年10月出生,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锦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研修;现任河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无喉者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擅长纤维鼻咽喉镜、鼻内镜的操作技术,发明国家专利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科技成果奖3项,承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