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读: 槟榔:味辛、苦,性温。功效:破气消积,杀虫。 大腹皮:味辛,性微温。功效:破气消积,行水。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大腹皮为槟榔的果皮。槟榔又名大腹子,大腹皮又名槟榔皮。 【性味与功效】 槟榔:味辛、苦,性温。功效:破气消积,杀虫。

大腹皮:味辛,性微温。功效:破气消积,行水。 【传统应用】 槟榔:主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大便不畅,以及虫积腹痛等病症。
大腹皮:主治气滞湿阻,脘腹胀满,大便不畅,以及水肿、脚气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木香、槟榔、黄连、黄柏、大黄、牵牛子、莪术、青皮、陈皮、香附,治疗脘腹胀痛,大便秘结;②验方(《太平圣惠方》:槟榔,为末,每服二钱,治疗诸虫;③验方(《备急千金要方》):槟榔,为末,其皮煮服,治疗寸白虫;④五皮饮(《麻科活人全书》):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五加皮、陈皮,治疗浮肿胀满,骨节酸痛。

在著名方剂藿香正气散中有大腹皮,鸡鸣散中有槟榔,用以理气除胀。
在治疗四肢 浮肿,脘腹胀满的五皮散中,大腹皮也是用以理气除胀的(原方见“桑白皮”条)。 【主要成分】 主要含生物碱槟榔碱,槟榔还含脂肪油等成分。槟榔、大腹皮主要含生物碱槟榔碱,槟榔还含脂肪油等成分。

1.生物碱含0.3%~0.6%,有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等。 2.脂肪油含14%,其脂肪酸为肉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癸酸、油酸、亚油酸、十二碳烯酸、十四碳烯酸等。
3.氨基酸有脯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等。 槟榔还含鞣质、红色素等成分。

【药理作用】 (一)对胆碱受体 槟榔与大腹皮所含之槟榔碱与毛果芸香碱的作用相似,具有拟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可兴奋M一胆碱受体而发挥毒蕈碱样作用,其特点是引起腺体分泌增加,特别是唾液腺和汗腺分泌增加;能兴奋脊后神经,使胃肠平滑肌张力增强,肠蠕动增加;能收缩支气管、胆囊和子宫平滑肌;能减轻心率,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冠脉收缩;滴眼时可使瞳孔缩小。
槟榔碱也能兴奋N一胆碱受体而具有烟碱样作用,表现为兴奋骨骼肌、神经节和颈动脉体等。 (二)驱虫作
槟榔碱为有效的驱虫作用。对猪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使全虫各部位完全瘫痪,治愈率在90%以上;对短小绦虫、阔节裂头绦虫和姜片虫亦有效;对牛绦虫的效果较差。体外试验对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
槟榔碱也可使蛔虫中毒,但对钩虫无效。 槟榔碱能增强肠蠕动而通便,因此服槟榔煎剂驱虫,可以不服泻药。 (三)其他 1.
免疫:大腹皮水煎剂对小鼠溶菌酶含量有增高趋势,大腹皮水提液有较强的抗补体活性作用,但对脾指数和T细胞均无影响。 2.
抗病毒:槟榔水煎剂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3.抗真菌:槟榔水煎剂在试管内有抑制皮肤真菌的作用。 4.抗凝:大腹皮水提液还能显著延长凝血酶所致的人血纤维蛋白的凝聚时间。
【临床应用】 1.治疗大便秘结、腹胀。 2.
槟榔治疗多种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姜片虫、绦虫、鞭虫等。 3.有报道,槟榔制成眼药水滴眼,可治疗青光眼,有缩瞳、降低眼压效果。 4.
大腹皮治疗各种腹水症,如心衰、肝硬化引起的浮肿、腹水。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槟榔3~9g,大腹皮4.
5~9g。 临床常用剂量:槟榔3~12g,大腹皮6~12g。 大剂量:不宜更大剂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
【临床体会】 (一)关于治疗腹胀 大多数的理气药含挥发油,具有对肠管功能双向调节的作用,既能兴奋而有收缩作用,又能抑制而有解痉作用。
而槟榔、大腹皮不含挥发油,只含生物碱,只有收缩作用.没有解痉作用。 所含之槟榔碱,兴奋脊后神经,引起肠管反射性收缩,有利于排气通便,能治疗腹胀,与理气药同用治疗腹中胀气,与通便药配伍治疗便秘。
一般用于实证气滞腹胀为好。 脾虚慢性泄泻病人,常有腹胀和大便不畅难下的情况,这是由于肠管松弛,收缩功能减弱的缘故。
大腹皮与黄芪、党参、白术、木香、砂仁等健脾药、理气药同用,增强肠管收缩,有助于改善腹胀,有助于大便排出。
大腹皮虽然归类在破气药中,但药性还是比较平和的。 槟榔、大腹皮促进肠管收缩,是以排气为主,并能协助排便,槟榔尚含脂肪油,有弱的通便效果,但一般不归类在通便药。
木香槟榔丸的通便效果是大黄和牵牛子。木香、槟榔用以调节肠管功能。 槟榔能滑肠,只用于实证气滞,对脾虚气滞泄泻者,不宜使用。大腹皮不但对实证气滞可用,对虚证气滞也能使用,如健脾利水的实脾散中大腹皮与白术、茯苓、附子等同用。
大腹皮不引起滑肠。 大腹皮在传统方剂中作为君药者极少,在理气化湿的方剂中常作为配伍药使用。 (二)大腹皮是膀胱收缩药 五皮饮、五皮散二方中均有大腹皮。
二方都是治疗水肿和腹水的名方,因此许多中药书上都把大腹皮作为利水药。大腹皮能利水消肿吗? 腹水病人不是每例都会有明显腹胀症状的。
病人在腹水刚发生和逐渐增多的过程中,这时病人肠黏膜水肿,运动减弱,才有较严重的腹胀症状。腹部既有水又有气,排气后虽然腹水依然存在,但腹胀的感觉能减轻,腹围也会有所减少。
有大量腹水而没有积气的病人,有的就没有明显的腹胀症状。甚至有的病人腹围很大,却并不感到腹胀。这说明腹水病人腹胀症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气胀。 五皮饮、五皮散二方的组方是非常合理的。
这是一个的规范性的方剂模式,是在利水的基础上,再用大腹皮和陈皮以理气和排尿。利水和理气同时治疗,既能治水,又能治气;既减少了腹围,又解除了腹胀。
为了加强疗效,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减,加强利水或加强理气。如用利水峻剂,肠管痉挛性收缩,大量水液、积气同时排出了,腹胀自然减轻或消除了。 槟榔碱为拟胆碱药,具有毒蕈碱样作用,能兴奋脊后神经,收缩肠肌和膀胱,而有通便和排尿作用。
槟榔和大腹皮可治疗便秘和尿潴留。槟榔碱要在很大剂量时才有收缩膀胱而排尿的作用。如果腹水病人的膀胱尿量很少,大腹皮利尿消肿的效果是不明显的。
因此,有人在方义解释时,将大腹皮与泽泻一样,作为利水药,是不准确的。 (三)关于增加唾液 槟榔碱能增加唾液腺和汗腺分泌。
这与香燥理气药抑制腺体分泌不同,对口干和皮肤干燥的病人可以常用;也可以用于干燥综合征和红斑狼疮的口腔干燥。如果病人又是口干,又是便稀,只要配伍得当,既可改善日干,又可不增加便稀。
(四)关于槟榔与大腹皮 槟榔在传统上是驱虫药,临床和药理都证实了其有治疗肠寄生虫病的效果。
它也是一味破气药。临床习惯上,在腹水腹胀时用大腹皮;在便秘腹胀时用槟榔,因槟榔还含脂肪油,其润肠通便的效果较大腹皮略强一些。食积腹胀时,槟榔、大腹皮都可用,如同用处方可写“带皮槟榔”。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本经逢原》:槟榔“凡泻后、疟后虚痢,切不可用也。
” (二)毒理试验 毒性反应:槟榔碱过量会引起流涎、呕吐、利尿、昏睡和惊厥。 某些地区民间有咀嚼槟榔的习俗,能滋润口腔,改善口干。
但长期咀嚼能使牙齿发黑,并可能引起口腔癌症。槟榔可能含有致癌因子,局部刺激口腔黏膜而致癌。 (三)临床观察 无毒。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不宜大剂量使用。晚期病人身体非常虚弱者不宜使用;大便次数过多而稀薄的病人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