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很多人都爱吃,炸油条,也有固定的传统方法。然而,有人却偏偏不走寻常路,他们炸油条的时候,却偷偷往里面加了东西。结果,摊上大事儿了!
本周五(12月14日),仪征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食品安全案件。李某等五人是仪征本地人,都从事早点生意。今年初,仪征当地食品安全部门在检查时发现,这五家早点铺子的油条卖相虽好、又脆又蓬松,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炸制过程中超量添加了含有铝的膨松剂。

仪征检察院检察官秦秀琴介绍,根据国家标准,在炸制油条过程中是可以添加明矾的,但是铝的残留量应该小于100mg/kg。这五名被告在所卖油条中都添加了明矾,导致铝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最高的达到1130mg/kg,超过国家标准十倍(以上),极有可能危害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安全,检方依法对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官介绍,长期摄入过量的铝,会损伤大脑导致痴呆,还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疾病,尤其对身体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儿童和孕妇产生的危害更大。庭审中,检察机关对李某等五人除了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提起刑事诉讼外,还附带十倍销售额的民事公益赔偿。

秦秀琴表示,在这些案件中,没有具体被害人告知自己的损失,所以根据各被告人的销售价款来计算损失,主要是对其违法行为做出相应惩罚,也提醒其他油条销售摊贩注意相关规定,维护消费者权益。

目前,该案已经完成庭审,法院将择日宣判。